- · 《情感读本》投稿方式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收稿方向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栏目设置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刊物宗旨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征稿要求[06/29]
读本丨“都30岁了,还不结婚吗?”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晋武帝司马炎也曾规定:“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,使长吏配之。”女子到了十七岁,如果父母还不安排她嫁人,国家就会进行强制分配。可以说很可怕了
晋武帝司马炎也曾规定:“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,使长吏配之。”女子到了十七岁,如果父母还不安排她嫁人,国家就会进行强制分配。可以说很可怕了!
从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,古代人们嫁娶的年龄,多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。《孔雀东南飞》中,刘兰芝自称是“十七为君妇”。唐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里,莺莺之母向张生介绍莺莺时称:“生年十七矣。”《牡丹亭》里,十六岁的杜丽娘怀春自怜,暗自幽怨,“吾今年已二八,未逢折桂之夫”“年已及笄,不得早成佳配”。
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更早一些,李白《长干行》中说“十四为君妇,羞颜未尝开”。
国家对婚龄的限制,一方面限定最高婚龄,用以刺激人口增长;同时也规定起始婚龄,以限制童婚习俗。
这和今天人们的认识相同。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,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。出于保护女童的考虑,2013年,其儿童基金委员会曾倡议统一18岁为最小结婚年龄。
晚一点是不是更好一点
李宗盛曾经写过一首歌《晚婚》:“我从来不想独身,却有预感晚婚,我在等,世上唯一契合灵魂。”
今天为什么有人晚婚?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。
对于婚姻,个人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维。虽然国民整体婚姻状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,但具体到每一个人,更多考虑的是感情。毕竟现代婚姻理念下,婚姻与爱情不可分割。恩格斯说: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。
实际上,在大量不婚族、恐婚族存在的当下社会,法定的婚龄意义已经并不大。
很多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很低,其中甚至不乏发达国家的身影,比如荷兰的法定婚龄是令人惊讶的12岁,俄罗斯也只有14岁。
但现实中,除了一些特殊的宗教、民族地区外,晚婚已经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,多个国家的初婚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,如英国、法国、韩国等等,其中日本男性甚至超过35岁。而荷兰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是32/30岁,还在逐年上升,谁会特别在意其法定婚龄是12岁还是14岁?
就算有的国家依然在动用政策试图干预民众的结婚大事,比如德国,对单身者的税收要超过已婚者,但人们似乎并不愿为了少一点税负而减少对婚姻质量的追求。毕竟万一离婚的话,付出的经济代价更大——想一想贝佐斯那358亿美元的赡养费吧!
在2019年的一档综艺节目中,歌手谭维维曾翻唱过《晚婚》,现场改编了两句歌词:
“身边有好多像我的人,生活也过得很安稳。我们拥有灿烂的天分,拥有自由的灵魂”。
在录制这期节目时,由于试穿婚纱,网络上还一度引起37岁的谭维维准备结婚的传闻,当时谭维维发微博回应称:“不是所有的婚礼都要有婚纱,但是希望所有的婚姻都是因为有爱情”。
对于“晚婚”,人们似乎越来越豁达坦然,有些人、有些事,来得晚一点,如果能够好一点,那就没关系。
晚婚族们最常用的一句日剧台词:罐头是1810年发明出来的,可是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发明出来,有时就是这样,重要的东西也会迟来一步,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。
李宗盛还有一首《写给自己的歌》,有句歌词是“岁月你别催,该来的我不推,走远我不追”。下次可以直接发给催婚的家人:老妈你别催,婚姻来了我不推,但结婚应该是因为有了感情,而不是因为有了年龄。
祝愿每一桩婚姻都能琴瑟和鸣、宜其室家,当然要是能瓜瓞绵绵、葳蕤繁祉就更好了,国家会很高兴!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:无论哪个朝代、哪个国家的礼律,女性结婚年龄都要比男性早,因为女性承担着生育的重任,一定要早生、多生,所以千百年来女性都是十分辛苦的,要尊重并爱护她们!
【来源:济南日报】
文章来源:《情感读本》 网址: http://www.qgd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325/1945.html
上一篇:哭是剧本杀情感玩家的标配吗?
下一篇:在“美”中体验生命的情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