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情感读本》投稿方式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收稿方向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栏目设置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刊物宗旨[06/29]
- · 《情感读本》征稿要求[06/29]
法国哲学大家为少年们精心打造的哲学启蒙读本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《盗窃》 侠盗与小贼,为何能收获全然不同的评价? 为何我们一边赞赏劫富济贫的大盗,一边唾弃偷东西的小贼?窃贼是不道德者还是英雄?从文学作品
《盗窃》
侠盗与小贼,为何能收获全然不同的评价?
为何我们一边赞赏劫富济贫的大盗,一边唾弃偷东西的小贼?窃贼是不道德者还是英雄?从文学作品出发,本书探寻盗窃行为究竟是针对剥削者的夺回、还是财产的重新分配,或是一种纯粹的越轨。沿着前人的思想轨迹,问题最终引向人类与财产权的关系。
《时间》
我们该如何在时间洪流中观照自身?
人类能否准确定义“时间”?哲学家探寻时间的本质,但时间不曾理会人类的判读与研究。在现代社会,当有人声称“时间就是金钱”、可以被赢得和掌控时,我们又给予流逝的时间以物质性。面对时间的定义,本书阐释了人类思想企图靠近答案的诸多尝试。
《梦》
因为会做梦,人才成为人
我们能否将人类定义为“做梦的动物”?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课题,本书将对 “梦的工作”展开分析。无数哲学家都曾诠释过梦,作家也纷纷书写梦境。梦的外延不断被扩展,甚至在政治生活中也被赋予意义。如果梦境不复存在,人会更加幸福吗?
《不服从》
不服从,写在人类命运中的三个字
现代教育首先教会孩子的是服从,人在服从的过程中完成社会化。何以将不服从与自由相调和,在约束中培养自由?围绕着服从与不服从,本书探讨了自由、奴役、违抗与越轨等种种概念,以及它们的含义以及对民主社会造成的影响。
《谎言》
“永远不要说谎”是否可能?
每个人都曾说谎,此外,不承认这一事实的人也是在说谎。真相与谎言似乎永远对立,人们面临习俗与道德的困境,在持续说谎和不断内省的矛盾中追问真相的意义。本书试图超越谎言的所有差异,由谎言观察人性,探讨谎言的共同点是什么,不变之处又是什么?
《报复》
人类史即复仇史
从将报复作为母题的文化创作入手,本书进而关注孕育它们的现实世界。如何区分报复与正当防卫?如果并非所有的还击都是法律允许的,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卫权?对罪犯施行私刑是否具有正义的性质?若要追求正义,人类必须回答这个问题:谁有权来伸张正义?
《嫉妒》
你感受过嫉妒吗?这个“亲手烹煮食物的绿眼妖怪”
何为嫉妒?从词典中的定义来看,嫉妒具有积极面和消极面。嫉妒亦有三重表现:“想要得到”还不曾拥有的东西;“试图占有”心爱之物,用尽手段窥视、跟踪并猜疑对方;陷入痛苦,或者从中获得快乐。但最终,嫉妒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——毁灭。
《恐惧》
勇敢,即有勇气感到恐惧
恐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它们之间有何区别,又有何共性?人类的恐惧多种多样,我们自然会想去追溯恐惧之根源,以及试图摆脱恐惧。但恐惧的反面是勇敢吗?勇敢是否代表着无所畏惧?还是代表着有感到恐惧的勇气?我们与恐惧又该如何共存?
《死亡》
凡人皆有一死
本书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接近“死亡”这一概念:死亡是什么、他人之死、凡人之死。人类总是试图捕捉死亡的一瞬间,但这困难重重。在他人之死中,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得以呈现。凡人也终要面对死亡——它是普遍的,每个人都会死;它也是必然的,终有一天会降临。
《坠入爱情》
没有人爱上的是我的本我
坠入爱情,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,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体验,而是一个过程,我们很难从中全身而退。这种迅速而激烈的感情是否就是一见钟情?我们在爱情面前是能否做出主动选择的,决定自己会爱上谁?本书试图以哲学之思辨,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话题。
阅读这套丛书,你会不断开启一段“我也想到了,我怎么没想到”的旅程。
赠品
《花事绘》精美笔记本一本
读库哲学系译丛
独家赠送《花事绘》笔记本
文章来源:《情感读本》 网址: http://www.qgdb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8/1636.html
上一篇:全龄生活的理想读本,公园不止有童年
下一篇:47位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